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这一刀!砍在中兴身上,却痛在每个医疗人心里

器械之家 2021-12-12

器械之家

医疗器械第一新媒体

分享最专业的医疗器械知识

关注

原厂认证维修,让您少走些弯路

点击查看

 


谁也不曾料到,在贸易战逐渐呈现缓和的势头时,形势竟然急转直下,美国骤然对中兴通讯痛下制裁,而且让这个中国标杆型的高新技术企业遭受“一剑封喉”的重创。

 

美国发动贸易站的阴谋不得而知,贸易战未来会如何发展,我们也无法预测,但中兴通讯遭受制裁后面临的困境,却暴露了国内绝大多数行业大而不强、富而不立的短板,值得我们每个国人深思。

 

医疗行业,是与科技发展联系最紧密、享受科技发展福利最多的行业之一。可以说科技发展一小步,医学进步一大步。科技发展伴随的新药品、新器械、新机器、新设备的出现,科技创新引发的治疗方法、治疗途径、治疗理念的改变,无不在推动着医疗水平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

 

中国有着全世界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人口基数和病人总数,也有着任何国家无法匹敌的医院数量和规模体量。虽然总体医疗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尚有差距,但值得自豪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医疗水平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提升,现在,部分一线城市或者个别大型医院的医疗水平已经能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甚至互相媲美。

 

但是,必须意识到,这种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是建立在大型设备的购买、新型器械的购置、创新药物的引进、治疗观念的移植基础之上的。我们使用的所谓的先进的监护仪、呼吸机、影像设备、成像系统、手术器械、甚至手术灯、手术床等器械设备绝大部分都依赖进口;临床上需求迫切的新型抗生素、抗癌药、靶向药、免疫药等药品药物绝大部分也都是来自国外,自主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可谓是凤毛麟角。

 

甚至,我们临床上沿用的治疗标准、治疗规范、临床指南多数都是参考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虽然很多专业也制定了中国的临床规范和专家共识,但多是照搬国际的指南推荐,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修修改改。虽然,我们明知东西方在人种上有差异、治疗反应上有差别,但由于没有自己的数据,在讨论治疗方案的时候,也只能套用国际上的标准。

 

无法想象,如果医疗行业也遭受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我们的临床医疗将会遭遇怎样的困境?有时也很困惑,我们有那么多的医疗从业人员和医药研究人员,为什么制造不出质量过关的设备,研发不出疗效确切的药物?我们有那么多的病人,有那么多规模超大甚至航母级别的大型医院,为什么居然拿不出自己的数据,制定不出自己的行业标准?

 

其实,我们本土的医药企业并不少,个别领域同类的药物和器械甚至有好几家、十数家厂家都在生产。只可惜,优秀的企业并不多。大部分企业热衷于做一些低成本的仿冒仿制,把重心放在公关和销售上,追求短期的销量和利润,不注重长远谋划和研发投入,其产品质量可想而知。


说说国产医疗器械发展现状:低端、低价、重复竞争,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国产化低。以CT、MRI为例,世界上总共就那么几家企业做CT、MRI的,大概一个国家1-2个,中国却有十几家做CT、MRI的,且市场占有率非常低。请问这么多的CT、MRI怎么活?能坚持多久?再比如超声和监护仪,中国有50多个超声厂家,大部分都在做中低端产品,搞低价竞争,能做高端彩超的没几个;而监护仪厂家据说有上百家,不同企业之间的产品质量和性能上没有明显的差别。

 

作为有爱国情怀的临床医生,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愿意支持国产,都乐于看到本土企业崛起。只是医疗无小事,产品质量不过关,用在病人身上就是置病人于险境,就是拿病人的生命当儿戏。

 

曾经有一位消化内镜医生告诉我:我们也想用国产的镜子,但粗糙得真的是没法用啊。日本的镜子能精细到什么程度呢?它能精细到让你看了后恶心的地步。这位专家还说:我就纳闷了,我们连神舟载人飞船都造出来了,为什么就不能造出一个像样的镜子呢?


因为国产医药产品质量问题吃暗亏、甚至惹上纠纷、官司的临床医生并不在少数。


君不见,缝针的时候,针突然断了,不仅影响手术进程,更重要的是还得到处找针,能找到还好,找不到还要背负一辈子的阴影。


君不见,打结的时候,线突然断了,表浅组织还好,大不了换根线重新缝合打结,要是关键位置呢,要是刚好是在结扎大血管呢,岂不让人急出一身大汗?


君不见,吻合的时候,吻合钉咬合不紧密,吻合口有漏气还在渗血,术中发现了倒还好,可以千方百计手工缝合加固,要是没有发现呢,术后岂不是要发生出血,还有吻合口瘘?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新华社近日在一篇报道中道出了原委:记者调查发现,140多家医药上市公司中,超过40家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突破30%,最高者达到66%。其中,不少药企的广告费开支在1亿元以上,超过自身的研发费用。1元收入6毛砸向销售,医药行业“重销售、轻研发”这病得治!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培育出优秀的本土企业,与国际医药巨头抗衡,为临床提供物廉价美、质量可靠、患者欢迎、医生放心的医药产品,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需要医药从业人员的努力,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积累,也需要管理层的大智慧。


来源:温柔医刀、三甲传真,经授权有修改,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相关阅读

中国医疗AI公司遇危机 ?他们的芯片均来自美国!


除了芯片,中国在这些领域同样缺乏核心技术!


【高研值】整体研发投入不及1家跨国械企?——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现状分析


CT"黑马”卷土重来!——赛诺威盛重磅发布机器人导航CT系统和精广角Insitum 128层 CT!


心电开道!理邦强势“杀入”人工智能领域!


开立发布新款内窥镜和超声,图像更清晰,功能更强大!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